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促进粮食经济可持续发



    作者:兴化市粮食局办公室 沈大平 发布时间:2013/3/17               浏览人数:91121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粮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快实现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已经成为全体粮食人的共识。兴化市作为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县,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大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力度,已经是迫在眉睫。如何积极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本文拟作一初步的探讨和思考。
 
  一、兴化市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兴化市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县,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十大产粮标兵县”称号,经过多年的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初步显现。
 
  1、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国有购销企业现有完好仓容66万吨,基本实现管理规范化、装卸机械化、计量电子化、保粮科学化、路面硬质化,全市最高日吞吐量可达三万吨,为我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产业格局初见雏形。全市以五得利公司为代表的面粉产业,以兴化粮食交易市场为代表的稻米加工,以新蕾、永顺泰等公司为代表的啤酒麦芽三大产业实现了齐头并进。2012年全市列统粮油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85亿元,利税总收入1.278亿元,同比增长6.8%,总体呈现良好趋势;
 
  3、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全市粮食加工、批发、零售三大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健全,在搞活粮食流通、保证市场供应、调节粮食供求、配置粮食资源、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粮食流通执法工作也得到逐步加强,保障了市场流通的规范有序,连续多年受到省局表彰。
 
  4、品牌建设成效初显。“冠宇”面粉、“板桥”、“祥兴”、“贤人”大米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兴化市粮食交易市场、正阳麦芽有限公司成为江苏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楚龙面粉公司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兴化大米、兴化面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集体商标称号。
 
  二、当前兴化市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政策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就全市而言,部分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老式仓房仍在存粮,粮食散装接卸、发送和运输等物流设施能力有所欠缺,储存中损耗较大、成本较高。粮食批发市场内粮食交易信息系统和质量检验检测系统的设施配备还难以完全到位,服务功能无法完全充分发挥。{分页码}
 
  2、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不强。一方面尽管目前国有购销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所增强,但多数仍采取“收原粮、卖原粮”单一经营模式,组织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另一方面粮食经纪人队伍无序经营状况突出,粮食收购效率较低;第三从粮油加工环节看,我市粮油企业初级加工能力相对过剩,精深加工能力明显不足,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3、粮食流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制约了粮食流通产业快速发展。首先是人才不足,基层国有购销企业存在年龄偏大后继乏人、学历偏低、专业人才特别是信息化专门人才稀缺的不足,严重制约粮食信息化建设水平;其次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粮食流通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才刚刚起步;第三是部分市场主体信息化意识不强,无论是基层国有购销企业还是经纪人,参与粮食流通的方式还处于收原粮、卖原粮的初级阶段,大粮食、大流通、大购销的理念还没有形成,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还出乎起步阶段。
 
  三、关于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思考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和壮大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加快实现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是当前我们全体粮食人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发展兴化市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加快实现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要在培育市场主体、构建营销网络、提升加工水平、实现仓储现代化等方面下功夫。
 
  1、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要培育现代市场主体。没有能够熟练参与市场竞争的规模企业,就谈不上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就县市级粮食部门而言,要走大联合、再重组之路,跨乡镇、跨区域、跨行业组建粮食产业集团,培育一批骨干购销企业和粮食集团公司,成为促进区域粮食经济发展的骨干支撑力量。要大力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以股份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要加快粮食领军人物培养进度,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理念、适应新时期粮食流通业发展的行业领军人才。
 
  2、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要构建现代营销网络。就当前而言,国有购销企业既要着眼于满足农民售粮需要,因地制宜设置收购网点,又要着眼于市场需要,积极构建具备现代市场竞争力的粮食营销网络,不断拓宽经营领域、参与市场竞争。在收购阶段要积极采取基地收购、订单收购方式,在销售阶段要积极引进超市连锁、集中配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业态,努力创造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态势。{分页码}
 
  3、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要提升现代加工水平。要加大与科研院所和相关高校的联合,积极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努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制成品,不断提升我市粮食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粮食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要实现仓储现代化。我市应当抓住当前粮食安全受到高度重视、仓储设施投入逐年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快数字化粮食建设步伐,大力改善和提升仓储设施水平,进一步推进粮食物流“四散化”。加大骨干中心库建设力度,充分整合仓储、信息、运输资源,打造一批区域性粮食物流和仓储中心。
 
  5、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要打造“数字粮食”。信息化、数字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粮食产业要不落后于时代、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就必须要走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之路。要在粮食流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粮食流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服务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四、兴化市下一步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初步思考:
 
  大力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是粮食部门履行职责、服务三农的需要,也是发展壮大粮食经济、提升部门形象地位的需要。我市下一步按照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通道网络化、过程四散化、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交易现代化”总体目标,笔者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粮食大流通体系提升粮食流通能力
 
  1、充分发挥国有购销企业粮食流通节点作用。国有购销企业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前粮食收购、仓储的主要环节和重要阵地。发挥国有购销企业作用,对保障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我市一方面要深化改革,整合系统资源,减少企业法人,降低收购成本,完善管理、分配、考核机制,提升全市国有购销企业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两个方面:抓好购销经营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扭亏增盈为目的,进一步加大“两统”力度,全力降低收购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创新财务管理体制,完善会计委派制度,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三是积极推进骨干中心库建设,按照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促进我市国有购销企业向现代企业模式转变。
 
  2、强化行政执法优化流通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全市粮食流通执法力度,使我市粮食流通市场环境明显改善、流通秩序进一步好转,为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提供健康有序的环境和氛围。一是加强领导,充实执法力量,完善监管网络,充实粮食协管员队伍,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二是抓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粮食政策法规宣传,会同市粮食行业协会加强粮食经纪人培训管理;三是加大执法力度。统一发证权和{分页码}审核权。力争查处一批有影响的涉粮案件,进一步净化收购环境。
 
  3、加强粮食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能力。充分发挥粮食市场在组织流通、保障供应、稳定物价、确保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我市实际,积极构建和完善我市以国有骨干购销企业和中心粮库为支撑、以兴化粮食交易市场为依托、以各大超市和粮油经营网点为流通节点的现代粮食流通市场体系。
 
  (二)促进粮食产业化提升粮食产业化经营能力
 
  1、实施“品牌兴粮”和“科技兴粮”战略。市场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品牌和科技的竞争。针对我市大米品牌多而杂、小而散的实际,要积极引导企业把创品牌、创名牌和提升科技含量作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来落实。充分利用我市优势,紧紧抓住“兴化大米”、“兴化红皮小麦”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契机,切实加大商标资源整合力度,利用楚龙“院士工作站”等科研阵地大力开展粮食产品精深加工研究,打造兴化粮食大市强势品牌和优势品牌,提升我市粮食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开展招商引资培大做强粮食产业。重点围绕我市三大粮食主导产业,把招商引资提到重要工作日程上,制定完善局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强化招商月度信息统计汇总、季度项目过堂、全年总结考核。采用网络招商、驻点招商、上门招商等方式,积极引进央企、外企等规模企业,提升我市粮食产业整体实力。
 
  3、建设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前沿后伸粮食产业链条。粮食部门作为重要的涉农部门,在粮食购销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应当积极推进产业的延伸,主动与有关乡镇合作,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组建现代粮食发展集团,建立大型农庄式生产基地。笔者认为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粮食部门能直接掌握粮源,另一方面能借助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有效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第三是能实现优质粮食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从而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粮源。
 
  4、强化资产管理打造粮食经济新亮点。要着眼于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粮食系统现有资源,创新资产管理机制,加大资产运营力度,最大限度提高资产效益,结合全市资产清查和国有企业布局调整,采用联合开发、租赁、转让、出售等方式,盘活国有粮食资产,激活资产潜能,开辟粮食经济发展新渠道,为粮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设“数字粮食”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分页码}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省局部署,以建设“数字粮食”为重点,着力实现以信息化促进仓储、物流现代化,使我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建设“数字粮食”。按照省局确定的“数字粮食工程推进年”部署,加大“数字粮库”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市局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内容保障、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系统等的建设和使用,提升我市粮食信息化水平。组织开展粮食收购、粮食销售、网上竞价等粮食流通各个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和数字化研究。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全市开展数字粮库建设,力争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批信息化程度高、仓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粮库。
 
  推进仓储现代化。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技术现代化,要加强与武汉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引进力度,积极采用适应现代粮食储藏的新技术和新装备;第二是管理现代化,采用现代管理方式,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提升粮食企业管理水平;第三是物流现代化,在全市国有购销企业进一步普及推广粮食物流“四散化”。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外包服务。积极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打造网络物流平台,提高我市粮食流通效率。
 
  (四)推动自主创新研究,提升流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1、坚持创新引领。充分发挥楚龙“院士工作站”等科研院所阵地作用,加大精深加工研发力度。把创新作为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技术发展方向,促进我市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坚持科技发展与我市粮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相协调,坚持技术应用与企业发展基础相适应。
 
  2、抓好人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观念,把粮食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集合省局“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大力引进适合我市粮食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和新鲜血液,改善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我市粮食流通科技研发实力。同时引导企业建立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的机制。不断开展岗位轮训和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基层职工的科技应用能力,提升整体素质。
 
  3、突出创新重点。我市在科技创新中,应当重点针对粮食储藏、物流、加工、质检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积极研发环保、安全、节约、高效的粮油新技术。开展储粮研究,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指导农户,促进储粮方式由传统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加快研发以新型散粮装运为主要内容的散粮物流技术和集装化设备,为构建高效快捷的粮食物流体系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